《妻子癌症晚期,我才知她瞒了我十年》是作者李可妮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文章,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叶晴苏晴老猫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; 苏晴的葬礼在一个阴沉的上午举行。天是铅灰色的,压得很低,像一块脏兮兮的抹布,闷得人喘不过气。细雨霏霏,沾衣不湿,却冷得刺骨。墓园里,来的人不多。我这边没什么亲戚,苏晴那边,只有几个远房表亲,脸上挂着程式
苏晴的葬礼在一个阴沉的上午举行。
天是铅灰色的,压得很低,像一块脏兮兮的抹布,闷得人喘不过气。细雨霏霏,沾衣不湿,却冷得刺骨。
墓园里,来的人不多。我这边没什么亲戚,苏晴那边,只有几个远房表亲,脸上挂着程式化的悲伤,说了几句节哀顺变的客套话,便匆匆离去。几个相熟的朋友同事,拍拍我的肩膀,眼神里满是同情,也陆续走了。
很快,新立的墓碑前,就只剩下我和暖暖。
暖暖穿着一身黑色的小裙子,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旧旧的布娃娃,那是苏晴去年生日送给她的。她的小脸苍白,眼睛又红又肿,依赖地靠在我腿边,小小的身体还在微微发抖。
我牵着她的手,她的手心冰凉。
墓碑上刻着苏晴的名字,还有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,笑靥如花,明媚鲜活。可泥土之下,埋葬的却是一具被病痛和秘密吞噬殆尽的枯骨。
“爸爸,妈妈……真的住在里面了吗?”暖暖仰起头,声音带着哭腔,“里面黑不黑?妈妈怕黑……”
我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,发不出声音,只能用力握了握她的小手。
怕黑?
苏晴确实怕黑。结婚头两年,我偶尔加班晚归,她总会留一盏客厅的灯。后来有了暖暖,她似乎勇敢了些,但夜里睡觉,依旧要有一点微弱的光源。
可现在,她永远躺在这冰冷、黑暗的地下深处了。
为了换一个我的孩子,值了?
去他妈的值了!
这半个月,我像个行尸走肉。处理丧事,安抚情绪崩溃的暖暖,应付各路人或真或假的关心。白天用忙碌麻痹自己,夜里却睁着眼睛到天亮,一闭眼就是苏晴咳血的样子,就是她笑着说“值了”的样子。
恨意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的心脏,越收越紧。
她不仅剥夺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,还给暖暖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。每次看到暖暖,那种复杂的情绪就几乎要将我撕裂。她是我的骨肉,是我在这世上最亲的人,可她的存在,本身又是苏晴那场自私算计的证明。
葬礼结束后,我带着暖暖回到那个已经没有了苏晴气息的家。
家里冷清得可怕。苏晴的东西,大部分还保持着原样。我不敢动,也不知道该怎么动。
暖暖哭累了,在车上就睡着了。我把她轻轻放在她的小床上,盖好被子,站在门口看了很久。孩子的睡颜纯净无辜,可她的命运,从出生前就被她的母亲亲手涂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。
我轻轻带上门,走到客厅,颓然倒在沙发上。
茶几的抽屉半开着,露出一个眼熟的、褪了色的蓝色绒布笔记本。
是苏晴的日记。
我们刚恋爱时,她就有写日记的习惯。那时她总说,要把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记下来,等老了再看。婚后,尤其是生了暖暖之后,她似乎忙得没了时间,这个习惯也就渐渐搁下了。我已经很多年没见她写过,也没在意过这个本子的存在。
现在,它静静地躺在那里,像一个无声的挑衅,一个潘多拉魔盒。
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。
那里面的字句,会不会有关于遗传病的蛛丝马迹?会不会有她决定隐瞒一切、执意生下暖暖时内心的独白?
愤怒和一种近乎自虐的好奇,驱使着我伸出了手。
手指碰到绒布封面,冰凉的触感。
我拿出日记本,很厚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。
深吸一口气,翻开了第一页。
娟秀的字迹,记录着少女苏晴的懵懂心事,记录着我们初遇时的羞涩和甜蜜。一页页翻过去,时光在指尖流淌。热恋的浓烈,新婚的甜蜜,得知怀孕时的狂喜……那些被尘封的美好记忆,伴随着文字扑面而来,却像一把把钝刀子,割得我五脏六腑都在疼。
我强迫自己看下去,跳过那些温情的部分,搜寻着任何可能与“病”、“风险”、“遗传”相关的字眼。
日记在暖暖出生后,变得断断续续,多是记录暖暖的成长点滴。字里行间,充满了为人母的喜悦和疲惫。我看不出任何异常,没有任何关于疾病阴影的流露。